2018年3月26日 星期一

我與《紅樓夢》

《紅樓夢》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,歷來不知有多少學者,窮一身精力去鑽研眉批。好像脂硯齋重評《紅樓夢》,紅學名家俞平伯、周汝昌,到當代的劉心武、蔣勳、白先勇,都對《紅樓夢》做了不同的研究,著書立說,寫出自己的心得。

大學時修讀社會學,教授要我們從《紅樓夢》的上層社會,分析大觀園的階級鬥爭,我便認真地讀起《紅樓夢》來。才發現《紅樓夢》人物眾多,書中也有不少詩詞歌賦,更有很多紅樓飲食,民間習俗,各方面都有細緻的描寫,是了解清朝上流社會生活的一本奇書。

《紅樓夢》亦衍生了不少電影、戲曲、話劇、電視劇。印象猶深的是41年前佳視起紅樓,攝製了100集《紅樓夢》電視劇,由伍衞國、毛舜均及米雪等擔綱演出,引起一陣子哄動。其後亞視邱德根又引進中央台的《紅樓夢》,開內地電視劇在香港電視台播出的先河。大約十年前,內地又掀起翻拍《紅樓夢》的熱潮,還結合電視台綜合節目,進行大規模選角活動。記得有一年,亞視拍攝今日北京話宣武,去了位於北京城南宣武區的「大觀園」取景,我也有前往,印象猶新!

上海越劇《紅樓夢》,可說是紅樓夢電影的經典,難得徐玉蘭的賈寶玉,以三、四十歲的「高齡」演活了十多歲的「小鮮肉」,實屬難能可貴。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,回顧了大部分林青霞主演的電影,我又有機會再在大銀幕看林青霞飾演賈寶玉、張艾嘉飾演林黛玉的黃梅調金玉良緣紅樓夢,由李翰祥大導演親自操刀,吸引了不少捧場客。

林黛玉春天時於大觀園「葬花」,感懷自己身世,悲從中來。昨(25)是香港一年一度香港花卉展覽最後一天,我當然也去了蹓躂。看見春花如海,配合不同的裝置設計,真是美的讚歎,難怪遊人如織,拍友處處。又有一年,我的「蜻蜓製作」配合旅遊發展局,將花卉展遍佈香港不同地區,吸引更多遊客關注。我便以真花、絲花、吊掛盆栽,點綴了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,途人都大為驚奇,這實是一大創舉,迄今也難以忘懷!

香港不少樹木的花朵都在春天綻放,讓我們要惜春,好好欣賞上帝奇妙的創造!






2018年3月19日 星期一

同學頌

今年是我中學畢業44年,大學畢業40年。當年我唸的是中文中學,要讀完中六才算畢業,由小學五年級開始,每級都冠以一個社名,那年我們選擇了基社,直到中學畢業。級社代表已開始策劃明年中學畢業45年活動。培正及浸會每年都有校友日,只要時間配合得到,我都常回兩所母校走走,探探曾教過我的老師、校長。逢510更可參加學校的加冕禮,回校的同學通常都比常年多。今年浸會適逢傳理學院50周年,我們一班同學畢業40年,相信回校參與慶典活動的,要比平常多。



近幾年,我們浸會及培正的同學都開了幾個不同的組群,加強了不同興趣同學的溝通,有吃喝玩樂的「歡樂停不了」,亦有行山組及純粹聯誼用的。最經典是我在亞視欠薪案時期,幾個關心我的同學為我開了一個叫「我們愛家寶」的群組,「逼」我一定要關注,不能掉以輕心,給我分析獻計,關切之情溢於言表,至今難忘。當中還有不同的健康飲食貼士,感人惹笑、值得分享的照片視頻,雋語佳句,活動點滴,久不久翻看。這一個個不同的群組,都是温潤著我繼續前進的方向!



上周,我們一班中學同學齊集李振强老闆於紅磡的茶餐廳,舉行新春團拜。每年春節我們基社同學都有團拜活動,過去幾年李老闆亦開放他的大宅,給我們一班同學歡聚,改了在茶餐廳,每人更可點自己喜歡的食品,配合自己的時間,更可彈性地參與,故今年有超過70位同學,實屬罕見。之前一班同學也曾到南生圍騎單車,近日一場大火吞噬了青葱草地,變成燒焦的枯草,可惜騎單車當天我參與不了,錯過了親澤大自然的良機。其實,與我同一屆畢業的中學同學,不少都曾涉獵影視演藝界,如王晶、陳國强、黃杏秀、曾慶瑜、鍾慧冰、林惟良、周美亮等等,其他也有不少是商界、專業的精英,一到同學聚會,大家都放下身份,好像又回到學生年代,暢談求學往事及當下人生點滴。



這周,我們一班浸大好友又去了馬鞍山海濱公園漫步,途經清澈的海水、沙灘、烏溪沙青年渡假村,又想起當年入學迎新營的情景。記得那時我們還要在馬料水站(即今大學站)坐渡輪到烏溪沙,如今滄海桑田,烏溪沙已遍地高樓,馬鞍山已不再是郊區了,曾經中學常去的郊遊勝地大水坑,如今已認不清那片土地溪澗在何處了?



日昨,浸大同學Belinda再度開放她的家作為「廚神爭霸」,我們一班同學都成為「食客」。是夜我們品嘗了十數款精緻的美味菜式,由於部分美食是由「鎗客」烹調,取消了參賽資格,最後袁志偉榮膺「廚神」,確實至名歸也!席間,我們已排下隨後一個接一個的「歡樂停不了」活動!



最近也有不少名家寫過同學頌,像王蒙「只想一起懷念過去的歲月」白松岩的「同學聚會已經像一個信仰」,我卻説同學是我們從幾歲、十幾歳到終老,一班可信任、可托付的好朋友。我會珍而重之,盡量參與每一個活動呢!






2018年3月13日 星期二

跨界與傳承

近幾年不少電視節目都喜歡「跨界」,好像內地紅紅火火的《跨界歌王》,早年的藝人明星在北京水立方表演跳水、近期又有藝人滑雪溜冰等。香港的議員、專業人士、善長人翁為慈善籌款而唱歌跳舞,電視藝人在台慶時受特技訓練化身成為雜耍明星,都是跨界的表表者。最記得有一年亞視台慶,新鮮出爐的亞姐陳煒,在新光戲院觀眾席間踩鋼線,充滿難度刺激性;其後亞姐馮雪冰高台踩螢光管,險象環生,亦是一絕。原來跨界由來已久。



80年代初,我在「富才製作」工作,當時關芝琳剛出道不久,便被周梁淑怡邀請參予「迪士尼穿梭大匯演」,在音樂劇中載歌載舞,開跨界先河。其後香港管弦樂團跨界地與流行歌手關正傑在新伊館的演出,亦首創古典與流行的結合。「跨界」總予觀眾有新鮮感,亦讓藝人明星獲得鍛練及挑戰。



今年的香港藝術節,中國京劇院改編了唐滌生的首本名劇《帝女花》,我也視作劇種的跨界演出。個人認為粵劇《帝女花》太經典,珠玉在前很難青出於藍,這次移植不失是一個大膽的創新及嘗試,亦讓京劇及粵劇有一次嶄新的交流。數天後,我也欣賞了毛俊輝執導的《百花亭贈劍》,全齣粵劇都以青年粵劇表演者為骨幹,是一個很好的創新及傳承,毛俊輝也少執導粵劇,對他來說也是一種「跨界」的工作。特別是兩劇都約兩個半小時便結束,屏棄了傳統粵劇的冗長而且節奏明快,難得仙姐兩劇都有來觀賞。更意想不到的是改編自聖經《路得記》的《路。抉擇》,以戲曲音樂劇作包裝,演員穿上中國古代戲服,配以熟悉的粵樂小調,饒有新意及令香港觀眾更有親切感。



同學梁廣昌一直推動劇壇及粵劇的培訓不遺餘力,常參與粵劇、話劇台前幕後的工作。而且不斷在學校社區,培育粵劇小演員,創辦「小紅船劇團」及「紅船培育計劃」,更參與「鳴芝聲劇團」的粵劇推廣工作,精神可嘉。看著一班小紅船學員演唱《香夭》及不同的首本名典,有板有眼,期望粵劇有新希望,可以傳承及不斷創新!



古典與流行、傳統與創新、跨界與傳承,只要結合得好,一定能讓更多經典永垂不朽。





2018年3月4日 星期日

仁美清叙與亞洲會

仁美清叙成立於1991年,利智是創會會長,其中有幾年曾解散,直至2009年由我及黎燕珊商議再重組復會。這個由歷屆亞洲小姐而成立的得奬者及參賽者自由參予的獨立社團,以服務社群為己任的慈善組織。亞洲會則成立於2012年,由一班關心亞洲電視的新知舊雨而成立的社團組織。兩個組織都是完全獨立於亞洲電視,與亞洲電視無直接關係,但無可否認的是這兩個組織都因應亞視而衍生出來。但隨著亞洲電視免費電視牌照不獲續牌,消失於大氣電波,現雖以OTT形式復活,但頗有疏離感。可幸兩個組織多年來依然屹立不倒,服務社會,參予不同的慈善活動,亦辦不同活動予會員同喜同樂。



剛在去週,先有仁美清叙春茗,後又有亞洲會新春聯歡暨5周年晚會,前者我是董事兼顧問,後者我亦是創會一份子兼董事,故兩個聚會我都有參予。看見仁美清叙一班亞姐的成長,不少已成為名媛企業家,有些亦在自己的專業努力發展取得佳績,有些則成為孩子敬愛的母親,我為她們而驕傲。頃刻,我又想起亞姐一個個參選時,步進面試間的情景,有些還歷歷在目。看見她們今日的成就,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,亞洲小姐競選,確是每一個青春少艾圓夢的地方!



亞洲會的新春歡歡暨5周年會慶,亦瀰漫著一片歡樂的氣氛,二十一席擠得酒樓水洩不通,很久沒有這麼多會員及賓客濟濟一堂了!這又使我想起2012年亞洲會在當時大埔亞視八廠成立的場景,那天得到不少愛亞視及曾經服務麗的亞視的朋友聚首一堂,樂也融融。其後在亞視不少重要關頭,特別是風雨飄搖時,亞洲會多次挺身而出,為亞視發聲,保真理而戰,出人出錢出力。現在想起來,慶幸當時有亞洲會,特別是會長魏秋樺及一眾副會長、理事長、理事等帶領著亞洲會前進,策劃著一個又一個的活動。近這兩、三年,亞洲會亦成為一班素人表演的場地,更積極參與很多社區及慈善活動。



藉此新春之際,我祝願「仁美清叙」及「亞洲會」會務蒸蒸日上,在社會上作鹽作光,成為服務社會,參予慈善工作的中流砥柱!更在此呼籲更多正牌亞洲小姐參賽者加入「仁美清叙」,更多朋友加進「亞洲會」,成為社會兩股「正能量」。